admin 2025-10-24 02:55:58 休闲乐园

通州人将九圩港、三圩头的“圩”读作“于”,是没文化吗?

1958年南通县九圩港闸施工现场

“圩”本义为江岸、堤岸,引申为堤岸围住的地方。通州濒江临海,在沙洲刚积涨成陆时,先民们在沙洲边上筑上大堤,以挡潮水,形成陆地。涨出的一块陆地称为一只圩。根据沙洲面积和投入,所围的圩有大有小。

历史上通州大地上的圩很多,所以通州带有“圩”的地名很多。因为原有的堤岸如今早已削平,仅保留下一些地名。如平潮的九圩港、吴家小圩、王郭圩,五接的沙帽圩、复成圩、保家圩、马三圩、杨老圩,先锋的三圩头、三角圩等。比较知名的如先锋的三圩头(老街)、平潮的九圩港等。

三圩头(老街)是先锋镇人民政府所在地。明万历年间,三圩头是江滩渔村,已有先民渔猎、垦殖,不断有从外地,主要是从崇明迁移过来的村民定居,开垦种植棉花等作物、纺纱织土布,逐渐形成村落、街市,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。

九圩港位于南通市区与平潮交界处。原为明隆庆元年(1567年)涨沙形成的5公里左右的小港。至20世纪50年代初,仍然既弯且狭又浅,河面最宽处仅30米左右,没有通江入口。从1958年7月开始,由南通县、如东县两地民工施工建闸。1959年6月6日,九圩港闸开闸放水,南通电影制片厂把这天的历史镜头拍摄成《九圩港闸》纪录片。

南通话、启海话都将九圩港、三圩头的“圩”读作“于”音。而一些年轻人和外地人常常读作wéi。在官方对外发布以及地方电视台、广播电台里,我们也常常听到解说员、播音员将其中的“圩”读作wéi音。而读“于”的人因此还被人吐槽为没文化。事实恰恰相反。

据张炳江先生在《“圩”字的读音和含义》(《江海春秋》2023年第三期)中介绍: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文化节目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》上,曾出现过”圩顶”这个词,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记载孔子”生而首上圩顶,故因名曰丘云”。即孔子出生时头顶”中低而四傍高也”。关于这个”圩”字的读音,在节目现场就产生了分歧。主考官郎永淳率先读成 xū,嘉宾钱文忠教授认为还是要读wéi,随后裁判孟蓬生博导指出正确的读法是yú。孟蓬生是这项比赛的出题者之一,他给出的也是现场的标准答案。

张炳江先生还介绍,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,著名的文学家、语言学家、教育家刘半农曾出过一个上联征对:余渔鱼于圩,从上联来看,是异字同音联,且每字声调也相同,平声。圩在联中都读作yú。

展开全文

在《新华字典》和《现代汉语词典》上,"圩"只有wei和xu两个读音,没有yu的读音。这是因为这些辞书小,没有把中国所有字的音、形、义全部编写进去。而大一点的辞书,比如《辞海》、《汉语大词典》,"圩"一字就有yu、wei、xu三个读音。

《康熙字典》(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出版):圩,音于,读作yú,岸也。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:孔子生而圩顶,故名丘。2008年《辞海》修订版注解:圩wéi,在江浙部分地区念yú,修订版确认圩是多音字。在表示地名时念yú。例如常州圩塘。

“圩”的这两个读音如何区分?一般长江以南吴地,都是传承千百年来的正音正字,“圩”读作 yú。江北、北方多读作wéi,如长江北岸的六圩、七圩、八圩的”圩”,读 wéi。而长江南岸的常州圩塘与泰兴七圩隔江相望,直线距离一二十里,同是”圩”字,同形同义,却读yú,不读wéi。可见,南通人读yú是读的古音,就此一点说明南通人由江南迁来,文化源远流长、文化底蕴深厚,绝不是不认识字念边傍。

陶国良先生在《南通地区地名异读现象探幽》一文里还认为:方言把“圩”读成“于”音,一是“圩”是个形声字,“于”为声符,汉字中凡有“于”的形声字多数读成yu,如纡(yū)、盂(yú)、竽(yú)、宇(yǔ)、吁(yù)等,因“圩”也有声符“于”,所以“圩”就读成“于”。二是“圩”的中古音读“于”。《康熙字典》中的“圩”,云俱切,音同“于”,义为江淮间高于田块而筑的挡水堤。中古音中wei 和yu两个韵母同属衣韵。南通各地方将“圩”读成“于”正是继承保留了中古音的读音。

地名是一种文化。地名的用字和读音,常常带有一种遗古的习俗,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,是千百年的情感传承,不但不能轻易更改,而且还应好好保护。

扫描关注公众号

【江海儿女都在读】

【点击阅读】骑单车上班的财政部副部长

【点击阅读】京沪二线江苏14站! 南通4站成大赢家!

【点击阅读】惊心动魄的上海第三机场-南通新机场诞生记

【点击阅读】南通这个小镇,已走出7位将军

江海儿女旅游小店,提供江浙沪等地精品美食度假内容。

↓ ↓ ↓ ↓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即可进入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88 欢乐家园 - 休闲游戏活动与社交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.
友情链接